住房公积金业务数字化发展,是住房公积金服务体系迭代升级、服务能力持续跃升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让住房公积金成为政务服务数字化的典型。然而在实际业务运行中,线上业务往往仅能完成形式真实性核验,难以开展实质性真实性审查,导致业务面临真实性存疑、合规风险凸显、有效性不足等挑战。对此,需要稽核审计等部门持续关注,强化业务风险管理、促进业务合规高效、保障业务稳健运行。
一、公积金业务真实性、合规性、有效性问题表现
(一)公积金业务真实性问题表现
1.身份核验方式单一。“互联网+公积金”模式下,申请人只需完成登录认证进入业务系统,就可申请办理业务。为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与用户体验,相关平台多采用账号密码结合短信验证码的基础身份验证方式,仅少数业务场景引入人脸识别技术;受技术投入与人力成本制约,采用视频通话认证的案例更是鲜少。系统无法真实核实业务申请人是否为本人或是本单位业务经办人,仅能满足业务形式真实性要求,实质真实性难以保障。
2.行为真实性核实难。线下业务办理时,职工或单位经办人取号、前台受理岗核验身份信息和资料要件、审核岗审核业务和资料合规性与完整性等环节,通过多岗位协同与人工核查,不仅能有效核实业务申请人身份,还能深度验证业务真实性,最大限度保障申请人业务申请行为的真实性。线下在业务人员专业的核验下,以及申请人可能的心理压力和行为异常,能够有效发现行为异常。然而线上场景缺乏人工直接沟通与观察环节,这种行之有效的核实手段难以实施,甚至部分申请人利用线下线上渠道差异、人员不同,使用形式上真实的购房资料虚构购房行为套取公积金。
3.信息联网共享支撑不足。实际业务中,非法中介依托“黑色产业链”,帮助缴存人骗提套取公积金,帮助实施骗贷。“互联网+公积金”带来的业务模式变化,线上身份核验机制不完善、行为真实性核实困难,加剧了 “互联网+公积金”业务的风险隐患。
(二)公积金合规性问题表现
1.政策优化和服务保障对合规性的影响。受属地化管理特性制约,各地政策存在差异。同时,政策不断规范和完善,各个时期政策存在差异,加上政策制度很难对业务实际进行穷尽,使得业务合规性面临挑战。而线上业务受理审核随机分配机制和“好差评”制度,也让业务合规性面临挑战。
2.地方创新支撑不足对合规性的影响。时代背景与现实需求,让各界呼吁推进公积金改革,地方政策创新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从过去对公积金审计反馈看,部分地区探索缴存基数、比例差异化,实施的突发事件或重大疾病导致生活困难的提取,优化贷款住房套数及贷款次数认定,均被要求进行整改。
(三)公积金有效性问题表现
1.非接触式办理弱化有效性核验。近年来,虚构住房消费行为骗提套取公积金成为公积金中心面临的共同难题。虽然各地主要通过跨区域协同,将疑似区域纳入警示区域,并延长提取等待时间来应对,但仍无法有效防范。甚至对于通过司法协同发现的虚构债务关系套取公积金的行为,也只能形式审查,业务真实性与有效性难以保障大打折扣。
2.互联网业务的时效性和监督多元化弱化有效性核验。互联网平台业务申请不受时空限制,除了标准业务的智能化审批外,差异化或复杂业务需要人为完成,申请人往往将非工作时间纳入等待时间,这为业务的及时办结增加压力,中心陷入业务效率与有效性难以平衡的两难境地。
3.业务运行的有效性保障机制不完善。城市群、都市圈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公积金一体化加速推进,各地在实现政策属地化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形成高效的一体化协同政策体系,发挥公积金制度优势,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解决方案,业务有效性保障机制亟待建立健全。
二、公积金真实性、合规性、有效性稽核审计对策
(一)公积金真实性稽核审计对策
1.关注身份信息真实性。对操作存疑或资料要件存疑的,对警示区域的住房消费人群,对国家、省、市和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要求的各项身份信息核验工作是否有效落实。
2.关注业务行为真实性。稽核审计要重点关注系统是否强化了价格异常预警,自住使用有效预警,频繁交易的房源是否有效关注,业务受理和审核人员对购房资金和缴存余额相近、所购房屋区域异常的是否重点关注、充分分析。管理中心是否针对“互联网+公积金”真实性完善制度规则,能否提升业务行为真实性以打击骗提套取甚至骗贷行为。
3.关注联网共享信息真实性。部门信息是否完整可靠,历史信息缺失如何有效应对,软硬件变化带来的变动是否妥善应对,共享信息是否有效核验,是否科学高效应用于业务核验,以确保联网信息的真实性。
(二)公积金合规性稽核审计对策
强化稽核审计对合规性问题的发现与辅助,提升公积金的合规性,重点关注地方近年来,本地区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创新政策合规性,关注各部门对创新政策的执行情况。
1.关注缴存合规性。建制扩面的过程中,缴存登记、缴存基数和比例是否严格落实政策要求,是否强化账户验证,是否多账户缴存;是否有效规避通过补缴等进行超额缴存,是否应缴尽缴,是否需停未停,有效进行账户封存提示等。
2.关注提取合规性。提取业务办理过程中资格核验和资料审核是否有效落实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要求,是否有效充分利用联网共享核验资料信息的真实性,重点关注是否有效落实骗提套取要求。
3.关注贷款合规性。重点关注贷款申请的合规性,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规避为贷而缴,重点关注贷后停缴,在公积金信息联网共享的情况下,是否对历史数据进行充分核验,避免向不具备贷款条件的缴存人发放个人公积金贷款,是否有效防范利用虚假资料、通过虚假离婚骗取公积金贷款等问题。
4.关注资金合规性。重点关注是否针对公积金缴存规模持续扩大,缴存余额快速增长有效防范资金风险,以及资金智能化水平。同时关注涉及资金业务是否落实资金合规性审查,岗位制衡是否有效,管理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合规,作用发挥和风险防范释放是否协同科学。
(三)公积金有效性稽核审计对策
1.关注线上线下一致性。强化数字化手段应用,确保公积金业务的线上线下一致性,关注业务规则是否适应数字化转型要求,业务受理审核是否强化数字化技术应用,在保证最基本的形式有效审查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行为有效性审查。
2.关注稽核审计的数字化支撑。稽核审计要强化缴存人全周期风险防范,增强公积金政策的合规性,在异常行为的界定、异常区域的设定、线上协同的优化等方面强化数字技术的应用,通过规则的标准化改造和差异化升级,形成全面业务支撑。
3.重点关注政策创新和落地。重点关注灵活就业人员试点缴存政策制定和落地情况。关注缴存、提取政策创新和贷款政策优化,在充分保障使用权益的同时有效保障资金安全,确保数字化技术与公积金业务发展深度融合,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提升运营质效。
“互联网+公积金”业务模式下公积金稽核审计对策探究